在距離盧薩卡國際機場不到5公里的一片開闊地上,“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盧薩卡分區”的巨幅標牌格外醒目。15日,作為中國在非洲的首個經貿合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贊比亞經貿合作區(合作區)盧薩卡分區正式啟動。
“用不了幾年,大片現代化的辦公樓和廠房就將從這里拔地而起,”合作區負責人陶星虎興奮地說,“(盧薩卡)分區一定會成為贊比亞首都的新地標。”
據陶星虎介紹,作為合作區建設規劃的主要部分,盧薩卡分區占地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預計達到1億美元。到2014年初步建成后,盧薩卡分區將成為贊比亞輕工業、物流業以及商品貿易的集散地。
“我們還要把分區打造成中資企業在非洲的CBD,為國內有意開拓非洲市場的人提供落腳之地,”陶星虎說。
從2007年合作區主園區揭牌,到2009年合作區盧薩卡分區正式啟動,中國的建設者們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但這背后卻凝聚著他們10年的嘔心瀝血。
1998年,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中色集團)收購了贊比亞的謙比希銅礦,成立了中色非洲礦業集團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中色集團讓一個已遭廢棄的礦井重新煥發了生機,成為中國在贊的最大投資項目。
在這一過程中,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體味到企業要想壯大,就必須擁有相關的配套設施,滿足于“小打小鬧”的作坊意識永遠做不了領航者。為此,中色集團在2004年提出以謙比希銅礦為依托、建設中國有色工業園的設想,并得到了當年來贊訪問的吳邦國委員長的贊同。
2006年11月,中國政府在中非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在3年內創辦3至5個中國在非經濟貿易合作區。國家的大膽決策幫助中色集團領導層開拓了思維,他們不再囿于一個以完善自身產業鏈為目的的工業園,而是立志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大型經貿合作區。
“事實證明,我們的思路是正確的,”陶星虎說。他表示,雖然目前國際銅價的波動給經貿合作區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隨著分園區的開工建設,這種影響將會逐步減小。
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主園區與分園區共同發展的建設思路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首肯,陶星虎將其形象地稱為“比翼齊飛”。
“我們會‘練好’分園區這支翅膀,”陶星虎說,“等兩只翅膀都長硬的時候,我們的經貿合作區就將在非洲的天空上自由的翱翔。”